青海省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
一🚄、貫徹落實《教育規劃綱要》,優先發展教育事業
1.充分認識《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的重大意義。《教育規劃綱要》的製定和實施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要體現,是加快教育改革發展👶🏿、建設人力資源強國的重大戰略舉措,是教育工作長期理論和實踐發展的經驗總結👼🤡,是指導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教育事業科學發展、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綱領性文件,充分展示了黨中央、國務院推進教育改革發展、實現教育現代化的堅強決心🤽🏿♀️。各地黨委、政府和各部門要認真學習,深刻領會,廣泛宣傳,抓好落實🕯。
2.正確估價我省教育發展形勢。省委🚠、省政府歷來重視教育工作,采取一系列重大舉措,有力促進教育事業發展🙅♀️。到2009年,全省有各級各類學校3023所👨🏻🦰,在校生109.62萬人🏤。適齡兒童入學率達到99.52%,初中毛入學率達到100.42%,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和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城鄉全面實現免費義務教育;高中階段毛入學率達到67.14%,職業教育快速發展🚂,招生職普比例達到47.8∶52.2;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26.17%,與全國同步進入大眾化階段。教育發展極大提高了全省各族人民的素質,為經濟發展、社會進步、民生改善和民族團結作出了重大貢獻。目前,我省教育改革發展面臨的主要矛盾是:經濟社會發展對高質量多樣化人才需要與教育培養能力不足的矛盾、人民群眾期盼良好教育與資源相對短缺的矛盾🚎、增強教育活力與體製機製約束的矛盾。存在的突出問題是:教育觀念相對落後,內容方法較為陳舊,學校管理水平總體不高,中小學生課業負擔過重👂🏽,不能適應素質教育要求;學生適應社會和就業創業能力不強,創新型、實用型、復合型人才緊缺;教育體製機製不活,學校辦學活力不足📄,總體辦學質量不高;教育結構和布局不盡合理,城鄉、區域教育發展不平衡;骨幹教師和學術帶頭人嚴重不足,教師隊伍建設亟待加強;教育投入不足✬,辦學條件較為落後🧭,教育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尚未完全落實👯♀️。
3.必須高度重視優先發展教育🧎🏻。教育是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基石🖐🏽,是提高國民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根本途徑🌍,寄托著全省各族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期盼。強省必先強教🏸。優先發展教育⛲️、提高教育現代化水平,對於建設富裕文明和諧新青海具有決定性意義。未來十年,是我省教育事業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必須進一步增強緊迫感🎅、責任感和危機感,把優先發展教育放在更加突出位置🫸🏽,作為實施科教興省、人才強省戰略的首要任務🤲🏽,切實保證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優先安排教育發展🧚🏽♂️,財政資金優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資源優先滿足教育和人力資源開發需要,著力構建教育科學發展的長效機製,充分調動全社會關心支持教育的積極性,科學規劃👩🏻🦯,整體推進,重點突破,努力開創全省教育事業優先發展、跨越發展🚼、科學發展新局面⏩。
二、明確總體要求👨🏽🍳👩🏼🎤,實現目標任務
4.總體要求。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更好實施科教興省和人才強省戰略,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深刻把握“未富興教”的基本省情、基本特點、基本規律和基本要求,堅持教育為人民謀幸福的宗旨🦅,堅持以人為本👨🏼💻,推進素質教育🪿,按照“優先發展🤶🏻、育人為本、改革創新、促進公平🍿🤶🏻、提高質量”的工作方針,加快轉變教育發展方式,進一步加大投入😀,夯實基礎,優化結構👩🏽🌾,調整布局,提升內涵,全面推進教育事業科學發展,提高教育現代化水平📳,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事業💬,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省教育改革和發展要解決突出問題,縮小發展差距🧜🏼,深化教育改革🧑🦽➡️,打造若幹亮點。
——解決突出問題。把解決長期困擾我省教育發展的主要矛盾作為貫徹國家教育規劃綱要的切入點和突破口🤴🏿,圍繞突出問題確定教育發展目標,製定政策措施,用重大發展成果檢驗教育工作成效。
——縮小發展差距。對照國家提出的目標任務🙏👩🦯➡️,認真梳理、分析存在問題和製約因素🌦,進一步轉變思想觀念,緊緊抓住當前有利條件和難得機遇✯,努力縮小發展差距🥠,提升全省教育整體水平🕋,跟上教育現代化發展步伐。
——深化教育改革。立足基本省情🧝,借鑒先進經驗🚾,突出關鍵環節,強化保障措施☪️,把握重點領域和政策導向,認真回應社會和群眾關切,選準工作路徑和著力點,結合創先爭優活動開展,鼓勵先行先試,及時總結和推廣成功經驗,最大限度激發教育工作活力。
——打造若幹亮點。堅持全面推進抓規劃👩👦,製度創新抓政策,內涵發展抓質量🧜🏻♂️,外延發展抓項目🐳,緊密結合實際,突出比較優勢🪽🍊,以學校布局調整♞、辦學條件改善、教育教學改革、民族教育發展、各級各類人才培養等為重點,以形成富有特色、符合規律的辦學理念和辦學思路為主線🫄,創造一批具有較高水平、經得起歷史檢驗的改革發展成果🔯,促進教育事業協調可持續發展。
5.奮鬥目標。到2012年,基本完成中小學布局結構調整🍄🟫🍜,基本消除校舍安全隱患,基本實現縣域內義務教育初步均衡;到2015年,基本解決農牧區教師周轉房問題🙆♀️,基本普及學前一年教育,基本普及高中階段教育,高等教育大眾化水平進一步提高,15周歲以上人口人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9年🚕,全省教育發展總體達到西部平均水平;力爭2020年達到全國平均水平,初步實現教育現代化🤾🏽♀️,形成學習型社會🐁💅🏿。實現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提供更加豐富的優質教育🧏🏽♀️,構建體系完備的終身教育,健全充滿活力的教育體製,探索建立具有青海特點的教育科學發展模式🧘🏽♂️,奮力闖出欠發達地區教育科學發展的成功之路。
三、統籌兼顧,促進各級各類教育協調發展
6.學前教育🤴🏽。學前教育對幼兒身心健康👨🦽➡️、習慣養成、智力發展🙍🏿,實現民族地區“雙語”教學具有重要意義🖐。把學前教育納入城鎮和新農村新牧區建設規劃◽️,加快普及學前教育。鼓勵民間舉辦🫱🏼、“公辦民助”、“民辦公助”✢🤵🏻♀️,充分調動包括機關事業單位在內的社會各方面力量舉辦學前教育🧑🏻🦯。采用政府購買服務形式支持民辦學前教育發展。建立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公辦民辦並舉的辦園體製。城市辦好一批公辦骨幹和示範性幼兒園,大力發展社會力量辦園🕚🦻🏿。重點發展農牧區學前教育♦︎,提高農牧區學前教育普及程度🪿🕶。農牧區學前教育以財政投入和公辦為主,鼓勵和支持社會力量舉辦⚆。充分利用布局調整的富余校舍和師資發展學前教育。到2015年👱🏼,每縣建設1至2所標準化幼兒園;每個鄉鎮建設1所以上中心幼兒園𓀓,形成以縣級標準幼兒園為骨幹和示範🍣,以鄉鎮中心幼兒園、小學附設學前班和村級辦園為主體的農牧區學前教育格局。加強幼兒師資隊伍建設🍵,製定幼兒園教職工編製標準,核定公辦幼兒園教師編製,實行幼兒教師資格製度和持證上崗製度,拓寬合格幼兒園教師培養、培訓和補充渠道。製定我省的學前教育辦園標準和收費標準🧜🏻。建立健全幼兒園督導評估製度,完善幼兒園內部管理辦法和評價標準,規範辦學行為,遵循幼兒身心發展特點和規律,加強教育教學指導👳🏽♀️,防止和克服“小學化”傾向👦🏻,不斷提高辦園質量。從學前教育階段重視研究獨生子女教育問題。
7.義務教育。堅持義務教育的強製性、免費性和普及性,大力鞏固提高九年義務教育成果。加強進城務工農牧民子女、農牧區留守兒童少年的義務教育工作,保障弱勢群體平等接受義務教育權利🩱。綜合運用法律、宣傳、保障等手段👩🏻🚒,提高學生鞏固率,努力消除輟學現象🌔。完善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建立義務教育整體水平和學校教學質量的動態監測機製,繼續實施義務教育復查和公告製度。嚴格執行課程方案👩🏻💻,嚴格規範考試次數和科目🎇,嚴格規範學生在校作息時間和作業量👷🏼,嚴格規範各種社會補習機構和教輔市場,切實減輕中小學生過重課業負擔。率先在小學實現減負。建立健全家長學校,引導家長樹立正確教育觀念🙏,掌握科學的教育方法,充分發揮家庭教育在青少年成長過程中的重要作用🛒🦕。適應城鄉發展需要,加大統籌力度,按照“適度集中、規模辦學、提高效益、保證質量”原則,科學規劃並推動中小學布局調整。加強中小學辦學條件達標改造和寄宿製學校建設,按國家中小學辦學標準配齊教學儀器、音體美設施、圖書等資源。開展學校標準化建設試點。實行縣域內校長教師交流和輪崗製度。有計劃、分步驟推進區域內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到2015年鞏固和提高縣域內初步均衡🍖,2020年實現基本均衡🧑🏼🎤📩,逐步在更大範圍實現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目標。
8.高中階段教育🤸🏿♀️👨🏿。加快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全面滿足初中畢業生接受高中階段教育需求。優化全省普通高中教育資源布局,到2020年全省普通高中由目前的126所調整到63所左右。加強內涵建設,集中力量改造🖼、提升一批薄弱學校,擴大辦學規模。支持西寧市、海東地區普通高中布局結構調整,建設一批具有輻射帶動作用的示範性學校。支持各州在州府所在地或人口集中的縣辦好1所規模較大🧑🏼🤝🧑🏼、管理規範、特色鮮明、質量較高的普通高級中學。探索適合我省各地實際的綜合高中辦學模式,鼓勵普通高中辦出特色。大力支持民辦高中發展,鼓勵和支持省外名優高中在我省辦分校,多渠道擴大優質高中資源🤵🏿♀️。民辦高中可自行確定收費標準,自行決定師資待遇🔂。推行國家普通高中課程改革🐂,建立學生發展指導製度,加強對學生的理想、心理、學業等多方面的指導,積極開展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和社會實踐,註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自強自立和適應社會能力🤞🏿🍴,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克服“應試教育”傾向。加強薄弱學科教學與研究🧙🏼♂️,全面提高普通高中教育教學質量。
9.職業教育🦑📥。面向人人、面向社會⛱,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形成適應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產業結構調整要求🚭🧗♀️、體現終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職業教育協調發展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充分發揮職業教育在促進就業、服務產業、提高城鎮化水平、生態移民安置和教育結構調整、普及高中階段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著力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職業技能和就業創業能力💂🏿♀️。加強職業教育政府統籌👬🏻,強化州(地🎮、市)🧏🏽♂️、縣(區🙆🏽、市)政府發展職業教育責任👩👦👦🚹,優化職業教育發展環境🤳🏼,確保職業教育與其他教育同步協調發展。積極引導和合理分流初中畢業生,分年度製定和落實中職招生計劃,完善招生製度🌋,優化招生環境,高中階段教育招生增量部分主要用於中等職業教育𓀜,高中階段教育招生職普比例達到大體相當水平🫅🏿。加強中等職業教育基礎能力建設,逐步使全省中等職業學校達到國家基本辦學標準⚙️。扶優做強一批特色鮮明,能夠起輻射、示範🐴、引領作用的重點中等職業學校,優化職業學校布局。加快推進青海省職業教育公共實訓中心🚴🏽♂️、青海藏區職業技術學校和玉樹州第二職業中學一體化建設👩🏽🎨,提高職業教育實訓能力和藏區職業教育發展水平。圍繞我省支柱💇🏿♂️🌝、特色、優勢產業,新興戰略性產業和循環經濟發展,以企業需求和市場就業為導向,調整人才培養結構,加強重點專業建設,到2015年建成40個省級以上中等職業教育重點專業。支持職業學校積極參與培養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牧民,開展進城務工人員、農牧區勞動力轉移培訓。堅持以提高質量為重點,深化職業教育辦學體製和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落實工學結合、校企合作、頂崗實習要求,擴大校際合作➿、城鄉合作🏄🏻、區域合作領域。實行更加靈活的學製,拓寬畢業生繼續學習通道🗃,增強職業教育辦學的針對性和社會吸引力🦻🏼。積極推行學歷證書和職業資格證書“雙證書”製度,促進職業學校專業課程內容和職業標準相銜接。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建立健全技能型人才到職業學校從教製度👨🍳。建立全省職業院校職業技能競賽製度。鼓勵行業組織😤😋、企業舉辦職業學校,鼓勵企業委托職業學校進行職工培訓、接受學生實習和教師實踐,加大對職業教育投入🧑🏼🦱,建立校企合作、定向培養和有償培養機製,調動主管部門、行業和企業參與職業教育的積極性。加強職業教育研究和教育教學指導。強化職業教育督導評估🙇🏻♂️👨🏽🍼。根據國家要求不斷完善職業教育支持政策🙏🏽🈷️。提高技能型人才的社會地位和待遇,加大對有突出貢獻技能人才的宣傳表彰力度,形成職業教育發展的良好社會環境🈁。
10.高等教育🤾🏼。確立“招生跟著就業走,辦學跟著市場走”、“辦學圍繞社會需求轉,教師圍繞學生成才轉”的辦學思路,轉變發展方式,穩步擴大辦學規模,註重內涵建設,強化辦學特色👨🏽🍼🕵🏿♀️,全面提高辦學質量🐴,充分發揮高校對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作用。優化層次和科類結構,凝練學科目標,明確各高校辦學定位☝🏻,形成緊密結合市場需求、專業動態調整🩸,各有特色💌、各有作為👨🏼✈️、各有貢獻的辦學格局。青海大學按照省部共建🥰、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要求,以工㊗️、農𓀜、醫、管四大學科為主😴,建成實力較強🩱、西部一流、國內知名的教學研究型綜合性大學;青海師範大學以師範教育為主🙂↕️🧑🏻🚀,兼顧非師範教育💄,建成師資培養培訓基地和師範性綜合院校;青海民族大學突出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建成我省培養少數民族高素質人才、研究民族宗教問題和政策、傳承弘揚民族優秀文化的重要基地;高等職業技術院校以行業為依托📝📂,與行業企業深度融合🧗♀️,充分發揮行業優勢,突出行業特色,適應行業要求,打造一批技能型🧑🏿🏫、復合型高素質專門人才培養基地;青海廣播電視大學發揮現代遠程教育優勢🎳,大力開展面向全省社會從業人員的繼續教育,建設成為我省現代遠程開放教育中心🛑、繼續教育的中心。加大高層次人才培養和引進力度,“十二五”期間,每年面向海內外聘請20名高水平的特聘教授和講座教授;面向省內高校選拔10名學術領軍人才🎞,30名拔尖學科帶頭人和50名創新教學科研骨幹進行重點培養;每年引進50名左右博士🔸。加強學科專業建設,努力建設一批實力較強🧚🏻、具有高原特色、在西部地區乃至國內外有較大影響、對我省經濟社會發展起重大推動作用的優勢學科和特色學科。到2015年,力爭有4至7個重點學科、1至2個重點實驗室進入國家重點學科和重點實驗室建設行列💉。加強高校研究生教育👵🏽,支持高校博士授權點建設。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推行學分製和彈性學習製度😋🍶,加強校內外實踐基地建設,強化實踐環節教學。加強就業創業教育,做好大學畢業生就業指導服務工作。加強高校科學研究和教學科研創新平臺建設,推進產學研合作🫵🏿,製定優惠政策⛹🏿♂️,鼓勵高校🤾♀️、科研機構和企業聯合創建一批高起點、高水平的教學科研創新平臺和基地,完善優質資源共享機製,促進緊缺人才和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提高服務社會的能力和水平。省內各部門🙎🏼♂️、行業和企業要為省屬高校開展產學研合作提供有力支持。加大高校師資交流力度,積極探索建立省屬高校之間、高等學校和科研機構以及企事業單位之間的協作機製💫,在師資、設備、圖書🦀、課程等方面做到資源共享、優勢互補🧑🏿🎨👩🏻🍳。逐步理順高職院校管理體製。深化高職院校招生製度改革,逐步擴大高職院校自主招生規模,全面提升高等職業教育水平。改善高校辦學條件,加強大學科技園建設,支持青海師範大學等高校入住青海教育園區。創造條件,支持海西州適時籌建一所為柴達木循環經濟區服務的高職院校。
11.民族教育🙇♂️。全面貫徹黨的民族政策和國家有關法律法規,進一步加強民族教育工作🧈👩🦳,切實解決我省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教育事業面臨的特殊困難和突出問題。調整結構,優化布局👨🦱,改善辦學條件,提高學校管理水平🏄🏼♂️🏄🏻♂️,增強辦學效益。大力推進“雙語”教學改革和發展👸🏿。堅持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學為主,同時學好民族語言文字,將國家通用語言文字作為教學語言🚵🏿,使少數民族學生基本熟練掌握並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和本民族語言文字。支持民族地區學前“雙語”幼兒園建設,積極推行民漢合園、民漢幼兒混合編班。爭取對口支援省😖、市援建一批示範性“雙語”幼兒園。鼓勵民族中小學與普通中小學資源整合利用💤🎫,實行民漢合校,改變教學環境,優化培養模式。加強“雙語”教材和教師培養培訓基地建設🧜🏻♂️。到2015年🌹,小學實現以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為主🎿、本民族語言文字為輔的“雙語”教學😔,並加快對少數民族中學生實行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學➰、加授本民族語言文字的“雙語”教育步伐。加強民族預科教育。按照規模化👩🏻🦼➡️🙍🏿♀️、規範化思路,整合我省高校預科教育資源,提高少數民族高層次人才培養質量👮🏽♀️。製定優惠政策,鼓勵支持高等院校畢業生到民族地區任教。支持民族地區發展遠程教育,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加大省內外異地辦校🍱🚴♀️、辦班力度,在西寧地區舉辦高水平的民族中學和中等職業學校;爭取在對口支援省、市舉辦我省民族普通中學班和民族中職班。到2015年,省外異地就學人數累計達到6000人以上;到2020年,省外異地就學人數累計達到12000人以上。
12.特殊教育。全社會要關心支持特殊教育。製定我省特殊教育學校生均經費標準💇🏻♂️。認真實施國家中西部特殊教育學校建設工程,加強特殊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完善特殊教育學校殘疾兒童少年康復、教育功能。加強特教班和隨班就讀教育教學的指導和評估。註重殘疾學生潛能開發和缺陷補償🙆♂️,培養殘疾學生自尊、自信、自立、自強精神,提高綜合素質🪘🏫。加強特殊教育教學研究。實現特殊教育學校、特教班👍🏽、隨班就讀等三種形式的特殊教育基本覆蓋全省各州(地♕、市)🛕,同時在人口較多的大縣辦好一所特殊教育學校,滿足殘疾兒童少年接受教育的需求🕦。到2015年🤸🏽♂️,全省義務教育階段殘疾兒童入學率達到85%以上☎️,2020年達到90%以上,為促進殘疾人全面發展🍕、幫助殘疾人更好地融入社會奠定基礎。
13.繼續教育🙅🏿。以加強人力資源能力建設為核心📵,大力發展非學歷繼續教育👕,穩步發展學歷繼續教育。加快社區教育網絡建設,構建終身教育平臺,促進各類教育形式相銜接和資源共享🧑🏿🔧,形成廣覆蓋、多層次、開放式的社會教育網絡🤌🏻。鼓勵學校、科研院所、企業等相關組織開展繼續教育。繼續掃除青壯年文盲。建立繼續教育學分積累與轉換製度,搭建終身學習“立交橋”。大力發展現代遠程教育,建設以衛星、電視和互聯網為載體的遠程開放繼續教育及公共服務平臺。發揮廣播電視大學在全省繼續教育中的骨幹作用,辦好具有青海地方特色的開放大學。成立跨部門繼續教育協調機構🧛🏼♀️,加強繼續教育監管和評估,統籌指導、推進繼續教育發展🦓。倡導全民閱讀,推動全民學習。重視老年教育。到2020年✍️,基本形成人人皆學、處處可學👩🏻🔬、時時能學的學習型社會🛌🏼。
四、深化教育體製改革,擴大對內對外開放
14.推進人才培養體製改革。深化教育體製改革🤶🏿,關鍵是更新教育觀念,核心是改革人才培養體製🎢,目的是提高人才培養水平⛹🏻。要堅持以人為本👨🏽⚖️、全面推進素質教育,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著力提高學生服務國家服務人民的社會責任感、勇於探索的創新精神和善於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要創新人才培養模式💃🏽☪️,註重學思結合、知行統一🙎♂️、因材施教👈🏿。樹立人人成才觀念,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學生成長成才;樹立多樣化人才觀念,尊重個人選擇👳🏿♀️,鼓勵個性發展,不拘一格培養人才;樹立終身學習觀念⛺️,為持續發展奠定基礎;樹立系統培養觀念✮,形成體系開放、機製靈活、渠道互通、選擇多樣的人才培養機製💧。要改革教育質量評價和人才評價製度,開展由政府、學校、社會各方面共同參與的教育質量評價活動🤱🏿。改進人才評價及選用製度,強化人才選拔使用中對實踐能力的考查,克服社會用人單純追求學歷的傾向,形成各類人才輩出、拔尖創新人才不斷湧現的局面📭。要加強教研機構建設,廣泛開展教育教學研究,積極探索和推廣先進教改經驗,加強對一線教師的專業指導,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和育人質量。
15.推進考試和招生製度改革🤽🏿♀️。按照有利於科學選拔人才✶,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維護社會公平的原則,深化考試招生工作改革。設立省級教育考試指導委員會,研究製定考試改革方案,指導考試改革試點。完善義務教育免試相對就近入學的具體辦法。改進高中階段學校考試招生方式,加大優質高中招生名額分配到薄弱初中的比例🌈。完善高等學校考試招生製度🖖🙍🏿,積極探索學校依法自主招生、學生多次選擇🎮,以及推薦錄取、定向錄取、破格錄取相結合的多元招生辦法。研究製定有利於促進我省農村🤾🏽♀️👨🏽🦲、牧區,尤其是青南地區少數民族教育發展和人才選拔培養的考試招生辦法和措施⛹🏿♀️。深入實施招生錄取工作“陽光工程”,加強信息公開和社會監督。加強誠信考試教育🤦🏼♂️,強化考試安全責任。加強招生考試隊伍建設,不斷提高招生考試的服務和管理水平🏵🫰。
16.探索建設現代學校製度。圍繞推進政校分開管辦分離、落實和擴大學校辦學自主權、完善中國特色大學製度和中小學學校管理製度🖤,積極推進我省現代學校製度建設,增強各級各類學校辦學活力🪫。各級各類學校要提高科學化管理的水平🩴,充分發揮管理育人的作用;提高規範化管理的水平,努力克服辦學的隨意性、盲目性;提高精細化管理的水平,克服千校一面✊、趨同發展的現象,努力辦出特色📨,辦出水平🧙🏼,出名師,育英才;提高人性化管理的水平👩🦼,切實將以人為本的要求貫穿到學校工作的各個環節👨🦽➡️。要突出重點和難點,將擴大高校辦學自主權💇🏻、改革高校內部管理體製作為我省探索建設現代學校製度的突破口。各有關部門要增強服務意識,改進管理方式,完善管理製度👵🏽,減少和規範對高校的行政審批事項🤲🏿,依法保障高校充分行使辦學自主權。保障高校能夠按照國家法律法規和宏觀政策,自主開展教學活動、科學研究、技術開發和社會服務🦇,自主製定學校規劃並組織實施,自主設置教學💁♀️、科研、行政管理機構,自主設置和調整學科專業🧘🏿♀️,自主確定內部收入分配🧑🏽,自主培養、引進、管理和使用人才,自主管理和使用學校財產和經費👩🏼🍳。建立高校教育教學質量報告和公告製度。各高校要定期向省級教育行政部門報告教育教學質量情況🙍🏻,省級教育行政部門每年適時向社會公告高校教育教學質量情況🫔。建立學科專業評估和公告製度🧑🏿🎓。省級教育行政部門每4年對本科專業評估一次,每3年對專科(高職)專業評估一次🤹🏿,並將評估結果向社會公告。建立普通高校畢業生初次就業率統計💇🏿、監測和公告製度。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研究提出我省實施現代學校製度的具體方案,根據國家要求與全國同步進行。
17.深化辦學體製改革6️⃣。我省辦學體製改革的重點是大力發展民辦教育,目標是堅持教育公益性原則,健全政府主導、社會參與🥾、辦學主體多元、辦學形式多樣👷🏼♂️、充滿生機活力的辦學體製👩🎓,形成以政府辦學為主體、全社會積極參與、公辦教育和民辦教育共同發展的格局。深化公辦學校辦學體製改革,鼓勵行業、企業等社會力量參與公辦學校辦學🎵,積極探索公辦學校聯合辦學♍️、委托管理等試驗🧑🏽🚒,先行在西寧市等地進行試點工作。改進非義務教育公共服務提供方式⚈♠︎,完善優惠政策,鼓勵公平競爭🧑🤝🧑☞,引導社會資金以多種方式進入教育領域。允許社會資金以獨資、租賃、合資👰♀️、合作🦉、項目融資等方式參與教育項目建設,鼓勵投向高等教育、高中階段及以上非義務教育學校、薄弱學校🤳、新建學校、幼兒園、後勤項目。依法落實民辦學校、學生、教師與公辦學校🪹🚵🏻、學生、教師平等的法律地位。財政、稅收、金融和土地等部門要進一步研究、完善和落實支持民辦教育的優惠政策。鼓勵以政府購買教育服務的方式,促進民辦教育發展🥯。依法加強民辦教育管理。教育行政部門設立專門機構🔴🛫,負責民辦教育發展的統籌🖌、規劃和管理工作。增強品牌意識,各州、地🌍、市都要積極創辦一批具有較高水平的民辦學校。
18.深化教育管理體製改革。以轉變政府職能為重點,深化教育管理體製改革✌🏻,明確各級政府責任,規範學校辦學行為🏋🏽,促進管辦評分離,形成政校分開🤷🏽、權責明確👨🦱、統籌協調、規範有序的教育管理體製🧛🏽。省政府發展教育的職責是🧑🏽⚕️🙎🏼:統籌管理義務教育🙏🏼,促進普通高中和中等職業學校合理分布🙆🏽,扶持困難地區高中階段教育發展⛷🕛,合理設置和調整高等學校及學科🧓🏻、專業布局,統籌推進教育綜合改革,合理確定各級各類學校辦學條件🏊🏼♂️、教師編製等標準;州(地、市)政府的職責是:統籌負責區域內教育發展規劃的製定和執行,依法籌措教育經費⛹🏻♀️,加快普及高中階段教育🤾🏼♂️,推進學校布局結構調整;縣(區、市)政府的職責是:統籌實施教育發展規劃🧗🏼,統籌教育經費投入👩🏻🏭,統籌教育資源配置,鞏固提高“兩基”成果,負責保障學校校舍安全,組織實施學校布局調整🥣,落實本區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大力發展學前教育🧑🏻🦯,加強以小學👷♀️、初中為主的教師隊伍建設,消除本區域校舍危房👨🏻✈️,落實有關要求,切實保證師生安全。改變政府直接管理學校的單一方式🎹,綜合運用立法、撥款☮️、規劃、信息服務🧖🏻♀️、政策指導和必要的行政措施,減少不必要的行政幹預。成立各級教育咨詢委員會,為教育改革發展提供咨詢論證。培育專業教育服務機構,積極發揮行業協會🧔🏻♂️🧑🏿⚖️、專業學會🪥、基金會等社會組織在教育公共治理中的作用👩🏿🏭🔌。規範決策程序🧑🏼💻,重大教育政策出臺前要公開討論,充分聽取群眾意見,提高政府決策的科學性和管理的有效性🧑🏽🏫。
19.加強學校德育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深入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建立省委、省政府領導定期到高校作形勢報告的製度。加強高校輔導員和思政課程專業教師隊伍建設,根據國家有關規定🕟👴🏽,高等院校按照師生比不低於1∶200的比例配齊配強一線專職輔導員。加強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建設一批優秀的思政專題網站,進一步拓寬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和空間。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和中等職業學校學生職業道德教育,充分發揮德育課的主渠道作用,根據不同學段學生身心特點,充實教育內容,改進教學方法🐼,提高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實效性。加強馬克思主義民族觀、宗教觀和黨的民族政策教育🤦🏻♂️🚯,加強省情教育🦏、“三個意識”教育和感恩勵誌報國教育,形成我省學校德育和思想政治工作的特色和亮點👨👩👧👧。加強勞動教育👩🏽🏫、安全教育、生命教育、可持續發展教育。完善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體系🕵🏽♂️,學校逐步配備心理健康教育專職輔導教師。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文化館、科技館、圖書館、體育館等公共資源要經常性地開展有益學生身心健康的活動,博物館🌐⛓、紀念館、展覽館等各類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對學生一律免費開放🦧。切實把德育融入各級各類教育,融入學校、家庭和社會教育的各個方面。健全完善黨委統一領導🙋、黨政群齊抓共管、有關部門各負其責🚕🏊🏼,學校、家庭和社會相互貫通的學校德育體製和工作機製。深入開展和諧校園、平安校園、文明校園和綠色校園創建活動,加強校園網絡管理和周邊治理👮🌃,落實校園安全保衛工作責任製,健全校園安全防範工作組織網絡⇾,完善學校突發事件應急管理機製👩🏼🎓👩🏽💻,推進人防、物防🀄️、技防設施建設,為教育事業健康發展和廣大學生🧙🏼♂️👨🏿🦰、兒童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的社會治安環境。
20.加強學校體育衛生、藝術和國防教育工作。牢固樹立“健康第一”的理念🧓,促進青少年學生健康成長。建立省級有關部門學校體育、衛生🤼、藝術和國防教育工作聯席會議製度,推行“政府負責、部門合作🧔🏼♂️、師生參與、製度保障”的工作體製和“網絡完善🥣、設施配套🧘🏿🌆、經費落實”的工作運行機製。新建和改擴建學校基本達到國家體育衛生和藝術場館設施、器材配備標準。全省85%以上的學校實施《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85%以上的學生達到國家體質健康要求。廣泛開展“陽光體育”運動🥜,保證學生每天鍛煉一小時✋🏼,促進學生身心健康、體魄強健👨🏼🍼、意誌堅強🧜🏼♀️。培養學生良好的審美情趣和人文素養👨🏽💻,積極整合社會相關教育資源,推進高雅藝術進校園,創建藝術特色示範學校。建立學生國防教育基地,推進全省學校國防教育和學生軍訓工作發展🉑。保護學生視力🍊🧑🏿🦱。
21.擴大教育對外開放。擴大我省公派出國留學人員派出規模,加大高等院校教師👨🏿🎓、博士生和碩士研究生出國學習和訪問力度。拓寬合作辦學渠道🫳🏻,積極鼓勵高校與國內外知名大學合作培養人才✂️、合作開展科技攻關、合作共建學科、實驗室和實訓基地,提升整體辦學實力和競爭力🙍🏿♂️🏊🏻。采取政府與民間並舉📲、雙邊與多邊並行的辦法,推進教師互派👩🦯、學生互換👩🏻🍳、學分互認和學位互授聯授。高校通過實行小學期製度等辦法,積極引進國內外知名專家和學者來青從事教學、科研和管理工作,加大柔性引智力度🏌🏽。加強與港澳臺地區的教育交流。緊緊抓住國家支持我省藏區發展、深入推進西部大開發戰略、中央實施中西部高等教育振興計劃和東部高校對口支援中西部高校計劃等機遇,大力開展高等教育、職業教育與省外聯合辦學,積極協調省外知名高校對口支援我省院校,充分利用省內、省外乃至國際多種資源🧘🏼,促進我省各級各類教育發展,提高人才培養能力和培養水平。
五、突出重點,強化教育優先發展的保障措施
22.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加強教師職業道德教育🚵♂️,將師德表現作為教師工作業績考核⏩、職務評聘和評先評優的重要依據,將師德建設納入學校辦學水平評估內容,完善教師隊伍管理的激勵和約束機製🕵🏻♀️。大力表彰和宣傳模範教師先進事跡,完善教師表彰獎勵辦法。嚴把新聘教師入口關,堅持凡進必考🧒🏽、擇優聘用,積極引導優秀大學畢業生到農牧區學校任教,逐步提高新聘教師綜合素質。製定切實可行的措施,確保教育部直屬師範大學免費師範畢業生回青後有編有崗。加強區域內學校之間教師交流,合理配置教師資源🌦🫏,不斷優化教師隊伍結構,促進義務教育教師資源均衡配置。建立和實施城鄉學校之間🏊♂️、優質學校薄弱學校之間教師交流激勵機製🤲🏻。製定教師培訓中長期規劃,優先保證培訓經費落實🤏🏼🙍🏼。按照“統籌規劃🫰🕋、分級實施𓀛、學用結合、註重實效”的原則,開展以師德教育和新理念💹、新方法🛍🧮、新技術為重點的培訓。中小學教師每5年須參加不少於240學時的專業培訓🫄🏻。定期開展教師崗位大練兵和教學技能競賽活動🌘。建設以青海師範大學、青海民族大學為重點的省級中小學教師培訓基地㊙️,同時充分利用省外優質培訓資源開展骨幹教師集中培訓🏄🏼♀️。加強教師遠程培訓網絡建設*️⃣,形成以省級師資培訓平臺為龍頭,州(地👩🏻🦼➡️、市)、縣(區🤽⚇、市)為骨幹,中小學為延伸的全省師資培訓網絡,開展大規模、高質量、低成本的中小學教師全員培訓🤰🏼🧗🏼,實現優質教育資源共享👩🏽🔬。建立由大學教授、中小學優秀教師、優秀教研員組成的專家資源庫,為教師培訓提供高水平的專業支持。倡導教育家辦教育⛳️,實行校長任職資格和持證上崗製度🚭,促進校長隊伍專業化。教育、財政等部門可以采取特聘、特設等方式,及時滿足教師補充需要。省級教育行政部門會同省級機構編製部門根據中小學教師需求情況,統籌全省中小學教師招聘工作。實施省內應屆師範生頂崗實習計劃、“中等職業學校特聘教師計劃”、“中小學、中等職業學校教師見習崗計劃”、高校“昆侖學者”計劃和“135高層次人才培養工程”。到2015年,本科高校具有碩士以上學位專任教師達到50%以上♓️,其中博士學位專任教師達到20%以上。高職院校具有碩士以上學位專任教師達到20%以上,“雙師型”專任教師達到75%以上。逐步實行城鄉統一的中小學編製標準🧗♀️。創新教師編製管理體製,省級機構編製部門按照全省統籌、地區統籌、城鄉統籌、結構調整原則,根據學生人數逐步核定近年“普九”地區教師編製,落實和完善動態管理機製,保證教育教學基本需要。製定高等學校、中等職業學校🐕、幼兒園教師編製標準,促進全省教師編製規範化管理🙎🏽👨💼。落實教師績效工資😙🉑。依法保證教師平均工資水平不低於或者高於當地公務員的平均工資水平✸,並逐步提高🦪。對長期在農村基層和艱苦邊遠地區工作的教師,在工資、職務(職稱)等方面實行傾斜政策🏫,完善津貼補貼標準🤳🏻。有計劃地建設農牧區學校教師周轉房。落實完善教師醫療養老等社會保障政策✏️。關心教師身心健康👩🏻🦯➡️,分級建立教師定期體檢製度。完善教師高級職稱評審辦法🧟🧑🧒,對基層和艱苦邊遠地區的教師給予傾斜。省人事部門會同教育行政管理部門建立統一的中小學教師職務(職稱)系列⛹🏼♂️👀,中小學🎐、職業院校設置正高級教師職務(職稱)。中小學教師職稱評聘要強化實績考核,淡化論文要求。努力造就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年齡和專業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高素質專業化教師和校長隊伍🏢🧑🚒。
23.建立健全教育經費增長機製。健全以政府投入為主、多渠道籌集教育經費的體製🏄🏻♀️💷,大幅度增加教育投入👧🏽。各級政府要優化財政支出結構,統籌各項收入,加大對教育的投入力度,確保把教育作為財政支出重點領域予以優先保障♾。依法足額征收教育費附加🙇🏼♂️👨🏽🦰,並全部用於教育。年初預算和預算執行中的超收收入分配都要體現教育經費法定增長要求。逐步加大財政對教育的投入,發揮財政性資金引導作用,確保2012年全省財政教育支出達到中央核定的比例目標。各州(地👩🏻🦱、市)、縣(區、市)政府要從省對下轉移支付增量中安排不少於20%的資金用於教育發展,保證對教育的投入🧛🏻♀️,防止出現“擠出效應”🧝🏻♀️,確保教育支出占財政支出的比重逐步提高。調整和優化教育投入結構🔵💻,使資金支持和投向逐步向提高教育質量、實現教育跨越發展方面轉變𓀊。進一步提高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在2009年6.7%基礎上,2012年達到7.2%。製定優化教育投資環境的政策措施📸,充分利用政府信用平臺、教育基金會等平臺⛩,廣泛吸收金融資金、社會資金🥷🏽🤏,擴大社會資源進入教育的途徑🧑🏼💻,多渠道增加教育投入👰🏽♀️。
24.完善各級各類學校經費投入保障機製。切實落實各項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政策🙋🏽,逐步提高保障水平。清理化解農村牧區義務教育債務🪝👳♀️,嚴格控製學校超能力舉債。加大對學前教育投入力度🗃,逐步實行牧區學前一年“雙語”免費教育🧑🔧🧓🏼。逐步提高高中階段教育財政投入水平,建立支持高中階段教育發展的財政政策。研究製定支持加快發展職業教育投入政策,實行藏區戶籍職業學校學生免費教育。建立和完善高等教育以舉辦者投入為主,受教育者合理分擔培養成本,學校設立基金、接受社會捐贈等多渠道籌措教育經費投入機製。加大高等教育專項資金投入,支持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高層次人才引進🔟、學科和實驗室建設、研究生教育等項目;進一步優化高等學校預算方式,按照培養層次和學科特點⛸,確立科學合理的生均撥款標準,並逐年提高。根據實際情況🍅,逐步調整高等學校學費標準。省級財政、教育部門根據國家辦學條件基本標準和教育教學基本需要,製定並逐步提高我省各級各類學校生均經費基本標準和生均財政撥款基本標準。對高等職業教育涉農專業學生,實行免學費和提供生活補助政策📮🏒。加強教育財務管理👨🏿🦳。健全和完善學校內部財務特別是內控和稽核管理製度。建立教育項目信息庫,科學合理安排教育項目,實行教育項目績效考評製度,充分發揮投資效益。加強學校國有資產管理💠,完善實施教育項目和捐贈形成資產的登記入賬製度。逐步在高等學校實行政府委派的總會計師製度。完善學校收費管理辦法,規範學校收費行為和收費資金使用管理⏱🏃🏻♀️➡️。堅持勤儉辦學,嚴禁鋪張浪費👍🏿,建設節約型學校。
25.完善各級教育經費投入監督考核製度。進一步明確各級政府的教育投入責任。教育部門按照統籌考慮、統一安排的原則,提出本級教育投入資金分配建議。加強對教育投入的指導和監督,建立省、州(地、市)、縣(區🐺、市)三級政府教育投入增長監測👩👩👧、評估、公告、通報製度,采取以獎代補等方式鼓勵各地不斷加大教育投入,加強對各級政府教育投入責任的考核🤞🏼,並納入各級政府基本財力保障機製考核體系。
26.健全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體系🏋🏼。對農村家庭經濟困難和城鎮低保家庭子女接受學前教育予以資助。提高農村義務教育寄宿生生活補助標準👑。通過爭取國家支持和社會力量援助,製定以省級財政投入為主♤、社會援助為輔的青海省普通高中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逐步實施殘疾學生高中階段免費教育。完善中等職業學校國家助學金和免學費政策👏🏽🛀,逐步實現中等職業學生免費教育全覆蓋。完善普通高等學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體系,建立青海省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到艱苦邊遠地區基層單位就業學費補償和貸款代償製度,逐步提高資助比例和資助標準🤷♀️。按國家要求建立健全縣(區🎹、市)學生資助工作管理中心👰♀️。推進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政策的落實,做到應貸盡貸🤵♂️。確保家庭經濟困難學生不因貧失學、輟學🪀。
27.加強教育規劃工作🥇🎅🏿。圍繞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規劃和部署🔳,依據今後5至10年經濟社會發展趨勢、人口出生和流動情況,與全省工業化👨🎓🐸、城鎮化建設、生態建設和社會主義新農村新牧區建設緊密結合,製定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學校布局規劃和校園建設規劃,科學合理調整學校布局結構,優化教育資源配置🧑🏼🚀,避免低水平重復建設和資源浪費,全面提升辦學質量效益。建立健全省、州(地、市)、縣(區🫳🏽、市)分級管理🕸👑、相關部門各負其責的教育規劃工作機製,確保規劃製定的嚴肅性和執行的有效性。各地調整學校布局規劃要經當地政府審定,人大通過📽。今後凡沒有進入布局規劃😵、不按程序審核批準的項目🧑🏿🚒,政府將不予審批和安排資金。社會力量辦學🧑🏻🦱🙇🏼、社會捐助資金都要執行學校布局規劃和校園建設規劃📚。做好校園規劃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銜接工作📶。各地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中,應充分考慮教育長遠發展用地需要,將教育發展用地納入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建設範圍內,切實保障教育項目建設的用地需求。
28.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設。將教育信息化納入全省信息化發展整體戰略🌥,完善覆蓋各級各類教育的教育信息化基礎設施🏂,促進教育內容、教學手段和方法現代化📎。建設省遠程教育中心。到2015年🎬,州(地、市)🤽🏿、縣(區、市)政府所在地中小學建設校園網絡;鄉(鎮)政府所在地學校建設校園局域網絡;其他學校實現“班班通”;建設州(地、市)教育城域網🗳,建成省級基礎教育資源中心🤛🏻。學校入網率和教室入網率大幅度提高𓀐。到2020年🍃🛶,建成全省教育城域網。建設教育信息資源開發🧔♀️、共享與服務體系,構建完善的教育信息化支撐與保障體系,促進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全面應用。加強教育信息化隊伍建設,健全各級電教機構,製定州(地、市)、縣(區、市)兩級電教機構建設標準。構建基於遠程教育平臺的基礎教育教師專業發展新體系💊,提高教師應用信息技術水平。構建全省教育管理信息系統,製定學校基礎信息管理標準,促進學校管理標準化、規範化🪸。
29.加強公共資源配置向學校傾斜🤷🏼♂️。實施省內機關、部隊、事業單位和社團機構結對幫扶學校計劃🧙🏻♂️,促進公共資源優先滿足教育和人力資源開發需要🕑,引導、鼓勵、支持社會公共資源向學校配置,擴大社會資源進入教育的途徑。省內實施的重大電力🤷🏻♂️、通信、道路、恒行2娱乐牧水🌡、廣播電視等基礎設施建設項目,都要安排支持項目周邊學校建設內容,幫助改善學校用水、用電、通路、綠化以及實施遠程教育等條件,為促進當地教育發展作出應有貢獻。
30.加強教育改革試點。成立省教育體製改革領導小組👩🏻🦼➡️,研究、部署指導實施全省教育體製改革工作。根據統籌規劃、分步實施、試點先行、動態管理原則,認真組織開展國家級教育改革發展實驗試點,選擇部分地區和學校開展省級教育改革試點,創造出具有青海特點的教育體製改革成果。
31.實施重點教育工程。在全省實施中小學布局調整和校舍安全、學前教育發展、特殊教育學校建設🈳、示範性高中建設✷、中等職業學校基礎能力建設🌖🛀🏿、支持高校服務地方經濟發展基礎建設⛹🏽♀️👆🏿、民族教育“雙語”教學改革、基礎教育信息化建設🍿🐸、教育技術標準化建設、農牧區教師周轉房🦸🏽♂️、中小學教師素質提升📛、青海教育園區建設等十二大工程。作為我省實施《教育規劃綱要》的配套措施,由省發展和改革部門牽頭,會同教育、財政🧑🦱、建設等有關部門研究製定具體實施方案,明確重點,完善機製,一次性確定需求,分年度落實投入。通過這些教育工程的實施,加強我省教育發展關鍵領域和薄弱環節,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跟上全國教育現代化步伐。適應教育和城市發展需要🙅♀️,在西寧市建設青海教育園區,著力解決目前高校辦學空間不足等問題。實行統一規劃,引入市場機製,探索教育發展和資源共享的新模式🦂。加強玉樹學校災後重建,確保學校工程建設進度和質量,全面改善辦學條件,整體提升當地教育發展水平。
32.積極推進依法治教🛥🕞。修訂完善地方教育法規🧗🏻,加強教育法治建設🧝♂️💁,為各級政府依法履行教育發展職責奠定基礎🧊。落實教育行政執法責任製,及時查處違反教育法律法規、侵害受教育者權益🦻🏻、擾亂教育秩序等行為。完善教育信息公開製度,保障公眾對教育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大力推進依法治校👩🏻💼。健全教育督導製度🚣🏿♀️。建立相對獨立的教育督導機構,獨立行使督導職能👒。加強專職督導隊伍建設。實行督導檢查結果公告製度、限期整改製度和問責製度。堅持督政與督學、監督與服務並重,豐富和創新督導內容,充分發揮教育督導職能💊。
六🧗🏻、加強領導,建立健全工作責任製
33.加強學校黨建工作。高等學校要堅持和完善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製,充分發揮黨組織在學校改革發展中的領導核心作用;中小學黨組織要充分發揮在學校工作中的政治核心作用。認真貫徹執行民主集中製🙇🏼♀️🙇🏼♀️,積極推進黨內民主建設🪒👔,大力加強學校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隊伍建設,切實加強教育系統黨風廉政和行風建設🙆。深化幹部人事製度改革,加大學校領導幹部培養培訓和交流任職的力度𓀋。推行高校校🫗、系(處)領導任期製🧑🏻🦽➡️。加強高校領導幹部配備🧎🏻➡️,將高校領導班子建設成為政治過硬👏🏻、開拓進取、奮發有為的堅強集體。廣泛開展學習型黨組織創建活動。建立健全各級各類學校黨的組織💇🏻♂️,擴大黨組織的覆蓋面。完善學校基層黨組織設置形式,加強學生黨支部和教工黨支部建設。堅持“早選苗、早培養、早發展”的工作方針,大力推進在青年教師和大學生中發展黨員🧑🏽🔬,特別是發展少數民族大學生黨員工作。確保高校本科班級“低年級有黨員、高年級有黨支部”。結合實際把學校黨建工作納入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年度目標責任考核⚇,實行高校黨委書記黨建工作專項述職製度。逐步理順基層黨組織和行政領導關系,建立健全學校黨政聯席會議製度,進一步加強學校群團工作,建立黨建工作長效機製,努力提高教育系統黨建工作科學化水平。
34.落實責任分工🌏。成立青海省教育規劃綱要實施領導小組🙎🏿♀️。全省各部門、各單位要圍繞全省教育工作大局📋,積極配合,密切協作🏌🏿♂️,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共同抓好教育規劃綱要的貫徹落實🟫⏭。總體職責分工是👍:
——省級教育行政部門負責我省教育規劃綱要的組織協調與實施👨🏻。
——組織部門會同教育部門加強學校領導班子建設,推動人才工程實施,為教育發展提供有力的組織保證。
——宣傳部門和新聞媒體要大力宣傳黨和政府有關教育工作的方針政策🧖🏽♀️,宣傳教育改革的新理念、新思路和新經驗,宣傳興教重教、教書育人的典型事跡🎹,為全省教育改革發展和教育規劃綱要實施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
——統戰🧖🏼♀️、民族宗教部門要充分調動一切積極因素支持教育發展♘,尤其要為民族教育改革、“雙語”教學推進創造有利條件。
——發展和改革部門要全面行使統籌規劃和宏觀管理職能👩🏽⚕️,加強學校基礎設施建設,及時籌措和安排教育項目建設資金,改善辦學條件🅰️。
——財政部門要認真履行公共財政職能🔘👩🔧,健全教育投入保障機製🦅,為教育規劃綱要實施提供財力保障。
——編製🦸♂️、人事和社會保障部門要落實教師編製管理,加強人才資源配置🩶,促進職業教育發展,做好大中專學生就業服務工作⛷。
——政法綜治🏝🚶♀️➡️、工商👱🏻♀️、文化等部門要加強學校及周邊治安綜合治理📁,凈化校園周邊環境,維護學校及周邊治安秩序,保障師生安全☝️🐼。
——經委和國有資產管理部門要加強工業企業人才需求預測👋,積極促進行業🦴、企業參與職業教育,加強職工技能培訓,為學校實驗室建設🔭、學科建設以及大中專學生實踐實習等提供有利條件。
——農業、水利🧑🏿🦰、科技、衛生🌦、交通🙋🏽♂️、商務、外事、廣電📿、體育🎞、旅遊等部門要依據職責👬,積極支持和參與教育規劃綱要實施,促進我省教育事業發展。
——工會、共青團、婦聯🙍🏼💧、殘聯等人民團體要切實發揮作用🧑🏻🦯➡️,共同推進我省教育工作。對於本規劃綱要涉及的部門職責👈🏿,由省委🥯、省政府督查室會同省教育廳提出具體的任務分解落實方案,以省委、省政府辦公廳名義下發實施。
35.開展創建“全省教育強縣”活動👨👩👦。強化教育規劃綱要實施的監督和考核💂🏼♂️,在現有基礎上進一步充實細化考核指標🧑🏽🏭🤵🏿,將教育發展總體水平🧑🏻🎤、責任落實情況納入各級黨政班子重點工作考核內容。創新工作舉措🤵🏽,圍繞教育規劃綱要實施,以省政府名義開展創建“全省教育強縣”活動,使教育發展與當前正在開展的創先爭優活動結合起來🏌🏻♂️,總結推廣經驗,樹立先進典型😪。同時⏏️,每年以省委、省政府名義表彰10名興教尊師的州(地👩🏽🍳、市)、縣(區、市)委書記🤵🏿♂️,10名州、縣長(市長、專員)和10名社會人士(包括企業家),充分調動各級黨委、政府和全社會發展教育的積極性👩🏻🦰、創造性,形成全黨重教🥂、全民興教的濃厚氛圍。創建“全省教育強縣”活動辦法由省教育行政部門牽頭會同有關部門製定🧑🦱。
36.加強對教育工作的領導。推動教育事業優先發展、跨越發展🤹🏼🧖♀️、科學發展是各級黨委🤸♂️、政府的重要職責。要健全領導體製和決策機製,及時研究解決教育改革發展的重大問題和群眾關心的熱點問題👩🏻🦼➡️。建立各級黨委💄、政府每年聽取教育工作匯報製度。各級政府要定期向同級人民代表大會或其常務委員會報告教育工作情況⏬、向同級政協通報教育工作情況。建立各級黨政領導班子成員定點聯系學校製度。黨和政府的有關部門要切實履行好各自的職責🤶🏽,支持教育的改革和發展🚴🏽♀️。要切實加強教育系統幹部隊伍建設,舍得和敢於將優秀幹部配備到各級教育領導崗位🏘,建設一支政治堅定、業務精湛、熱愛教育、敢於創新、善打硬仗的教育幹部隊伍📁,以適應新形勢🤲🏿、新任務的挑戰。加強教育宏觀政策和發展戰略研究,提高教育決策科學化水平。
《中國教育報》2010年9月23日第5版
編輯修改時間🍛:2011-12-4
- 上一篇:管理人員年度考核表...
- 下一篇♦️:沒有了